News Center

以专业可见以品效说话

我们时刻观察全球动态

AI复活:科技进步的奇迹还是道德底线的挑战?
2024-03-29
阅读:268
来源:曲速超为

近日,一则热搜引起大众激烈讨论,当下逝去的亲人用以AI技术让其“复活”,而这种形式逐渐在社会中形成了产业链。

       这种技术通过收集逝者生前的影像和声音资料,用先进的算法生成与逝者极为相似的虚拟形象网络中的声音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是对逝者的亵渎,更是对逝者家人的再次折磨,沉淀于虚幻的过去,有人认为这可以抚慰逝者家人的思念。无论如何,这项技术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看待这种AI技术“复活”逝去亲人的现象?这是应该深思的问题。


   

       超越生死的未来启示

生命是有限的,死亡是无可避免的,科技不能成为我们逃避现实的工具。

AI复活的核心在于深度学习和数据模拟。AI复活并不是真的复活,这不是生物学上的复活,也不是意识的恢复,而是一种充满深意的数字化再现。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个人信息,图像、语音和文字生成技术的结合,构建出一个与逝者极为相似的虚拟形象,仿佛他们从未离开。这种技术让我们能够再次听到他们的声音,看到他们的笑容,甚至感受到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语言风格。

AI复活,这一前沿科技正逐渐从科幻走向现实。支持者认为,这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能够为我们提供与逝去亲人再次交流的机会,为记忆赋予新的生命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可以帮助家属更好地减轻失去亲人的痛苦。然而,反对者则担忧这种做法不仅可能让家属陷入对过去的沉迷,还可能让他们无法接受亲人已经真正离去的现实,这一技术将颠覆我们对生与死的认知,挑战人类的道德底线。


       伦理与道德的十字路口

当然,这项技术也面临着伦理和道德的考验。我们应该如何界定“复活”的边界?是否应该让逝者以虚拟的形式继续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当我们试图用技术去触碰那些已经远去的生命时,我们是否考虑过这样做是否合适?是否尊重了逝者和其家人的意愿?技术虽然强大,但它无法替代真实的情感连接。我们应该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时光,温暖彼此的生命,而不是寄希望于虚拟的重逢科技的力量无法取代生命本身的魅力,也无法弥补生命终结带来的伤痛。

3月24日,2024年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举行,OpenAI前全球商业化负责Zack Kass演讲到AI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时谈到当前各界热议的‘AI复活’技术,他表示:AI复活亲人是一种奇怪的想法,并非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人是什么,机器是什么,我们需要分清界限。机器缺乏灵魂,人的复活在现实中不可能完成。他还表示自己在生活中更愿意与人互动而非机器。“这些互动不是做很多实验、做很多研究可以替代的,机器无法读出人类的想法。”


马斯克表示:我们生活的宇宙时空可能是某种高纬度生物制造的计算机所模拟生成。

AI复活这件事走到尽头,就像是在重复这一过程。更多的数据量,AGI的到来,AI复活一切(模拟)似乎只是时间问题,唯一的物理限制也许只是算力(能源)。

虽然我国对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合成数字人、使用他人生物识别信息合成数字形象等服务,都制定了相关的规定,但尚不完善,生物识别信息属于个人敏感信息,必须明确,这些技术的使用仅限于怀念和回忆,不得用于商业目的或公共传播


一门生意?数据留存与数字永生

随着AI技术的不断扩张,当它商业化之后,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从几十元到上万元层出不穷,对于消费者而言,这不仅仅是一场价格的博弈,更是一次情感的抉择。

举几个例子,电影《流浪地球2》中刘德华饰演的科学家图恒宇,利用科技“复活”了因车祸去世的女儿,让她以数字人的形式得到“永生”;现实生活中知名音乐人包小柏成功运用AI技术“复活”了已离世两年的女儿

我们不得不承认,AI技术的确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通过复杂的算法和庞大的数据库,它可以模拟出逝去亲人的声音、表情甚至性格。这样的“复活”无疑为许多人带来了心灵的慰藉,仿佛逝去的亲人真的回到了他们的身边然而,这样的治疗是否真正健康?过度依赖AI技术来弥补心灵的创伤,可能会让人陷入一种虚幻的满足中,从而无法真正面对现实。毕竟,逝去的亲人无法真正的复活,AI所模拟的,只是一部分他们的影子,我们还是应该保持一种谨慎的态度。它或许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但它绝不能替代真正的心理治疗。

“数字永生”?这个看似科幻的设想,但如果同电影里一般,当有钱有势的人能够通过技术手段与逝去的亲人再次“相见”,那些没有数据留存的普通人又该如何自处?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数据留存的遗憾或许是对生命无常的深刻体验。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我们能否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永生,而在于我们如何珍惜当下的每一刻,如何用心去感受和体验这个世界

数字永生或许能带来一时的安慰,但真正生命的意义在于我们自己如何活出精彩!

虽然这种AI复活技术存在争议,但它也反映了我们对于生命和情感的渴望。我们应该秉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在尊重逝者和家属的同时,探索更加合理和人性化的方式来利用这种技术,让它在帮助家属走出痛苦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尊重和保护逝者的尊严。

科技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仅是工具和手段,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现实与梦想的桥梁。科技向善,就是要求在科技创新的同时不忘人文关怀,确保发展的每一步都符合人类的利益,在技术的引领下,跨越时空的限制,探索无限的可能。

Copyright © 2025 曲速科技.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9045871号-1